速录速记网 http://www.sulufans.com
投稿邮箱:sujip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速录新闻 > 媒体速记 > 唐可为 用手指追赶声

唐可为 用手指追赶声

发布时间:2024/4/25 12:17:16 阅读次数:10719

    然而,工作安定下来了,心思并没有安定。工作期间,唐可为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四年夜大,拿到了历史学学位。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毅然辞掉了“铁饭碗”,开始了自己三次创业的历程。他开过饭馆、卖过五金,还把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搞得红红火火,几年下来,尽管经济上没有大的起色,经商经验和社会阅历倒是赚了一大把。

    正在他热火朝天搞自己的小事业时,父亲潜心研制的新一代速录机面世了,这项使速记与电脑、互联网协同工作的新发明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还得到了一家企业的投资。因为专利技术在市场化过程中有严格的保密性,公司必须要由“自己人”来管理,这个满含父亲心血的黑匣子再一次把唐可为拉回到速录领域,他说:“我是去临时帮忙,谁知道,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坚韧:从一贫如洗到扬眉吐气

    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的主题曲唱道:“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用这段歌词来描述唐可为经营“亚伟速录”初期的情形十分恰当,也许,这是所有创业者都必须经历和超越的境界。

    “我们的培训班只剩一个学生了。”1998年的一天,一位与唐可为共同创业的同事告诉他。诺大一个公司,辛辛苦苦开办的免费培训班,竟然落到“只有一个学生”的境地,如此尴尬的局面如何收场?面对这样的疑虑,唐可为苦笑着给同事鼓劲,也是给自己鼓劲,他答道:别着急,咱们的订单快来了。原来,当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实行内部改革,庭审记录人员的速记技能要求进一步提高,他们已经接到了高法的文件,但培训的时间尚未确定,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硬着头皮向前走。

    其实,到1998年,公司已经挺过了4年的时间,这个未确定的单子是公司业务的突破口,也是他们的希望。公司刚开始自主经营时靠借来的钱维持生计,为推广“亚伟速录”他住过地下室;为帮助学员提高速度,他在培训后期连续几天不回家;为编写培训实用教材,他一遍遍朗诵报纸,发起学员测试效果;速录机需要与电脑连接,为了速录机的普及,他从中关村购置零件为学校上门安装电脑,从1994年推广到1998年,他身为“总经理”,却是干了不少体力活。一路走下来,他与他的同事们为“亚伟”付出的不止是体力,更多是心血。

    一路艰难,一路坚持。也许正是这股子劲儿,唐可为终于等到了书记员培训的单子,公司开始陆续接收这批特殊的学员,“亚伟速录机”也扬眉吐气地走进了法庭,在法院庭审现代化改革过程中留下了美丽的倩影。唐可为和他的员工们高兴坏了,“我们用所有的钱买了一辆车,进一步开展我们的业务,销售机子开始进入正轨。”经过前期四五年的铺垫,社会终于开始认识并接纳“亚伟”,这个黑匣子也开始施展它的魔力。目前,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澳门外)的法院系统都装备了亚伟中文速录机,在庭审、办案、办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地高院、中院和基层法院大概有三千多家都在使用速录。

    这股对人对事执着的劲儿不仅表现在工作上,生活中的他也是如此本色。唐可为有个特点,他说话声音很大,洪亮得可以传到外面的办公区间,总是显得精神饱满,说到高兴的地方,他会从沙发上站起来,边说边比划,兴奋得像个孩子。年轻的时候,唐可为爱好摄影,那时的照相机都是手工调焦,他常常为了调试一个镜头而冥思苦想许久。结婚时,他专门买了一卷彩色胶卷,为了拍一张“夕阳下的新娘”,生生让新娘子在西湖边上等了一个下午。讲起当年的故事,他得意地说道:“那三十六张照片张张成功!”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速录fans首页

上一篇:北京电视台金牌栏目报道亚伟速录..
下一篇:会议经济催熟电脑速录职业
相关标签:唐可为,速录师培训,速录爱好者
相关文章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