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录速记网 http://www.sulufans.com
投稿邮箱:sujip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速录百科 > 速录知识 > 中国速记(速录)的发展概况

中国速记(速录)的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24/4/19 17:16:54 阅读次数:18349


    这期间,在重庆、上海等地推行速记的,还有 1941 创案的《范氏速记术》(又名《顾范速记术》),创案人范资深,他是一位精通中、英文速记的学者,创办了中国中英文速记打字学社。在上海还有金长风创办的长风速记学校,推行《长风速记术》( 1941 年创案),是一种五级比例的音节制速记,很有特色。《简易速记》的创案人郭立华,也在上海社班授课,他是《炳勋速记》的革新者, 1941 年创制的《简易速记》在韵符设计方面对《炳勋速记》有重大的突破。在东北推行速记的还有擅长日文速记的颜延超,他于 1944 年创制《超式速记》,属于椭圆体系;以后又将三拼改为双拼,于 1948 年出版《超式国语速记记法》,并在长春大学法学院讲授,同时设校推广。

    1946 年开始,东北解放区办了几期党政机关速记人员训练班,由延安党中央速记室老速记工作者章岩主讲“汪怡速记”,为革命工作培养了一批人材。 1947 年在北京办班推行的还有刘懋陆的《青年速记学》,在上海办班推行的还有吴江的《吴江速记》。

    此外,还有一些速记方式,出了教材但未坚持推行的,如徐流、赵士秋、罗颖之、金牧民、马守钊、冉晋如、张锐光、陶冶、王舞茅、张文生等人的速记方案。

    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立了中国速记学会,推徐飘萍为理事长,居正修为副理事长,唐亚伟为监事长。抗战胜利后,人员分散,此会亦自解体。到解放战争时期,南京成立了中华速记学社,选徐飘萍任理事长;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速记学会,选唐亚伟为理事长,待全国解放,这些学术团体均无形解散,未有恢复。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椭圆体系兴起,正圆体系继续发展;速记已开始向群众普及,在政治、经济和文教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民间速记事业的发展,仍是十分艰难曲折的。

    (四) 1949 —— 1976 年

    1949 年全国解放,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速记开始了新的历程,进入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期,特别是五十年代前期,是我国速记发展的高潮。由于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客观形势的需要(开会多,学习多),速记学术得到蓬勃发展。

    这时,亚伟速记学校在北京设立总校,在上海、南京、天津、重庆、杭州、兰州、哈密、香港等地设立分校、分班。并在北京、上海学校设有专修科,由各机关、团体、企业保送干部前来学习,为解放后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材,回到中央和地方机关、单位担任速记工作。同时设立函授部,大力普及速记学术。

    这时,在北京办学的还有新中国速记学校(刘拓主持)、推广“新中国式速记”;牧民速记讲习班(金牧民主持),推广“牧民速记”;在上海的长风速记学校(金长风主持),推广“长风速记”;中国中英文速记打字学社(范资深主持),推广“范氏速记术”和史龙式英文速记;在上海和大连的简易速记班(郭立华主持),推广“简易速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办的速记训练班(居正修、徐炳升主持),推广张才速记;大众速记学校(赵邦典主持),推广“大众速记法”;南京的红星速记讲习班(邓纲主持),推广“红星速记”;武汉的实用速记学校(赵政主持),推广“实用速记”;联简速记学社(夏甘树主持),推广“联简速记”;温州的实践速记学校和以后的温州速记学校(张长松、张洪声、朱宗城、金芳主持),推行“温州速记”;四川省人民政府办的速记人员训练班(李中平主持),推行“亚伟速记”;哈尔滨的超式速记班(颜廷超主持),推行“超式速记”;北京速记学校(庞麟主持),推行“中国最新速记学”;青岛速记学校(隋兆新主持),推行“隋氏速记”;济南建业职校速记班(刘清泰主持)推行“亚伟速记”;阜新速记班(姚志民主持)推行“亚伟速记”;广西南宁应用速记研究班(黄世溥主持),推行“亚伟速记”……

    这一时期的速记研究工作也出新了高潮,由于斜体式的《苏联国家统一式速记》及其“《理论基础》”传入我国,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因而许多速记学者投入了斜体式中文速记的创研工作,形成了一个热潮,我主编的全国公开发行的《速记月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宣传、推荐和组织工作,其中编委颜廷超用力最多,贡献最大,从此,一支斜体式速记的队伍开始在我国形成。

    这一时期各地发表的速记新方案及修订案,不下八十种,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的体系,而斜体体系的方案却占了三分之一。其中如《速记月报》的集体方案,以及唐亚伟、颜廷超、阎德勤、刘拓、王金梁、苏文、赵仁、阳昌明、余慕陶、唐士丰、陈荣滨、王晶、刘越、吴明、张明等人的方案。椭圆体系的方案也占三分之一,其中除了以上已提到的一些认识的方案外,还有刘捷声、赵仁、阳昌明、周寿龄、王正、葛孚梁、徐培汀、冯天霖、韦新龙等人的方案。正圆、综合、汉字等体系的方案,也共有占三分之一。除了前面已提到的一些方案外,还有居正修修订的张才速记,张邦永新创的拼音速记,求易速记,赵剑平与赵利坛的音节速记等。以及唐、颜、王正、李思源等人的字母、方位速记等等。就不详细列举了。

    但是“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引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形势反映在教育战线上,就是民办的职业学校相继停办,因而各地的速记学校陆续结束。民间的速记研究工作,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庆幸的是, 1955 年,陈毅副总理关心我国速记学术,亲自批准创建“北京速记学校”,这是我国第一个公立的速记学校。这时民办的北京亚伟速记学校被迫停办,将各机关、单位保送来的第十三届专修科住校学生(四十余人)和一部分教师转入北京速记学校,仍设立专修班、讲习班和函授部,继续推行亚伟速记,由范立荣、杜堃仓、董增源、冀茂林等负责主持教学工作。同时集体编写了《速记教材》一书在北京出版社出版。北京速记学校又连续举办了九届专修班,为中央、地方的机关、团体、部队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

    到“十年动乱”期间, 1968 年,北京速记学校也被迫停办,“四人帮”把速记视为异端,所有工作人员下放劳动,速记书刊资料全部被毁。我国速记教育事业遭到彻底破坏,几乎濒于灭绝。

    这时,只有中央外交部,由于客观需要,在周总理维护下,仍然使用速记,并在内部办班,继续传授亚伟速记。当时派驻世界各国的大使馆均有“速记员”的编制,每次外事谈判,都必须有速记员参加。例如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潜来我国,为了中美恢复邦交与周总理作了二十小时的秘密谈判,双方都有速记员参加。我方速记员是廉正保和胡凤仙。 1972 年尼克松总统正式访问我国,会谈中美建交问题,每次接见和会谈都有速记员参加记录。因此,速记在我国外交工作中,一直没有停顿,而且做出了很大贡献。

    (五) 1977 ——现在

    一、 1976 年,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又得到复兴,速记事业也出现了大团结、大繁荣的新气象。 1979 年,全国政协教育组,在组长周有光同志的倡议下,召开了在京速记工作者座谈会,由周老主持,唐亚伟、张潮、刘拓、范立荣、李裕德、董增源、杜坤堃仓、郭东文、费觉敏、张秀斌、张凤珍、霍丰平、张静华等二十多位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专题报道《速记有用,应该重视》,引起了各方面的关切和反响,为我国速记复苏吹起了进军的号角。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速录fans首页

上一篇:韩珠璇:速记的生命力在于应用
下一篇:速录师:高薪源自高素质
相关标签:中国速记(速录)的发展概况,速录师培训,速录爱好者
相关文章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