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录速记网 http://www.sulufans.com
投稿邮箱:sujipx@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速录研究 > 电脑速记 > 与机器较量:最后的速录师

与机器较量:最后的速录师

发布时间:2024/3/29 14:44:28 阅读次数:3610
    尽管常有速录师被带去与机器较量但目前机器实时转录的技术并未受到广泛的信任,我与苑和迎见面是在清华园附近的一家餐馆。这天是圣诞节,来的都是相邀聚会的人,餐馆音响里循环播放着外国童谣,气氛暖融融。可一小时用餐之后,苑和迎马上就要面临一场严肃的军事科技工程会议,她们两人是速录师。
    速录师在过去常被称作速记员。计算机尚未普及的时候,人们依靠一套专门的符号系统,通过手写速记来还原说话内容。上世纪90年代,电脑在办公事务中被广泛使用,代替了大部分笔头上的工作。当时投身速记教育与研究事业的唐亚伟先生,就发明了一台适应中文拼音输入法的「电脑速记机」。由于速记机与电脑相连,可以直接在屏幕录入文字,因此,该机器经批量生产后,被打上「亚伟」的商标,称作「亚伟速录机」。而「速记员」这个职业的称法,也在日后逐渐被「速录员」、「速录师」所代替。
    餐桌上,苑向我展示这台伴随了她多年的伙伴,这是新三型的速录机。排列的按键分三行,共二十四键,左右对称,每个键代表相应的声码和韵码。使用速录机时,双手多键并击,打出词汇,最快时能同时打出七个字来,效率远远高于人们日常使用的电脑键盘。迎说,她迷上速录,正是因为看到有人使用机器时,手指翻飞,似弹钢琴,令人生羡。
    在成为速录师之前,迎做过导游,后去校对公司做校对员。迎喜欢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但校对公司并未让她看到成长晋升的空间。坚持三年后,她咬牙辞工,加入速记协会,用整整一年时间操练技巧,获得了高级速录师的资格证。
    这一纸凭证意味着,迎现在每分钟要打出240个以上的汉字,要熟悉大量的行业词汇,并能将听到的信息进行快速的逻辑处理,形成通顺的语句录入电脑。在这一行中,只有达到高级速录师的资质才可以「上会」,即受聘在大型的会场上用速录机实时还原人们的讲话内容。迎参加的多为严肃会议和论坛,议程密集,耗时很长。这要求她必须持续集中注意力,手脑并用,紧随每一个人的发言,并应对周身可能出现的干扰。
    速录行业的成才率很低。在培训班里,课程通常会在一个月内授完,剩下的时间,学员们需要经受严苛的训练和测试,提升打字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过程相当枯燥。有悟性的学员,能在三个月内达到相应水准,成为能上会的速录师,而大部分人则要花去近一年时间。一年中,平均每天要有八小时以上的时间在速录机上重复看打、听打、盲打的练习。
    练习之余,还要记诵汉语基础知识,并通过定时阅读报刊和收看电视新闻来熟悉各领域的专有词汇。因此,尽管门槛不高,但速录师的成材率很低,有很多学员尚未达到资质就退学放弃了。这些人可以在淘宝上开一家店铺接单,处理语音音频文件,按音频文件时长计费。
    迎在速记协会的培训班里坚持了下来。她认定,速录是个人才稀缺的行业,一个优秀的速录师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不会那么容易被代替。
    *适逢年末,迎与苑几乎每天都这样出入各个会议场所
    迎和苑是搭档。确切地说,迎是员工,苑是老板。2014年,苑在房山长阳租了一套房子,开了一家速录公司。迎同年入行,与苑在去年相识,成为好友。创业之前,苑随老家的朋友在河北廊坊办过速录公司,但那是一个靠交通和第二产业支撑的小城市,没有那么多会要开,苑说,中小型企业开个会,也不会谨慎到要邀请专门的速录师。她还是看准了一线城市,并在前年辞别老家朋友,只身到北京注册了公司。这一次,她瞄准的是海淀区中关村

[1] [2] 下一页

 
返回速录fans首页

上一篇:语音识别利器“速录宝”,让语音..
下一篇:录音整理,也是一门学问
相关标签:与机器较量:最后的速录师,速录师,手写速记,电脑速记,速录机,中国速录网
相关文章

图文报道